车型更新引发老车主不满!中消协点名新能源汽车行业三大投诉热点

5月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在官网发布《2025年之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文中公布了八项具体的投诉热点分析及典型案例,其中涉及新能源汽车行业三类投诉较为集中的新问题。

中消协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销售模式转变及产品更新节奏加快,一些企业在营销和售后服务中存在不规范现象,导致纠纷的发生,具体表现为定金退款争议频发、车型更新引发老车主不满和补贴兑现落空引发纠纷三个方面。

首先,新能源汽车行业大多数厂商采用预售模式,部分消费者支付定金后,因车辆交付延迟、配置与宣传不符等原因申请退款,但商家以“订单已锁定不可更改”等为由拒绝退还;

其次,部分消费者反映,刚购车不久厂家即推出配置更高、价格更优的新款车型,消费者心理落差明显;

最后,商家在宣传中承诺的 *** 补贴、置换补贴或其他优惠在实际交付过程中未能兑现,从而引发纠纷。

中消协公布的一则具体案例显示,孙先生称其于2025年2月5日缴纳订金购买该品牌新能源汽车,2月9日缴纳剩余费用,共计13.28万元,2月10日办理机动车登记手续。办理完机动车登记手续的当晚,该品牌发布智驾系统并且全系标配。

消费者称在与该品牌销售沟通购买车型及其价格时,销售人员并没有告知车型即将停产,且购买的车型仅仅上市三个月。消费者认为销售人员在明确知道车辆将会重大升级的情况下,依然不对消费者明确告知,反而加快办理速度,让其在发布会当天完成交易,并承受莫大损失。消费者投诉要求商家对其购买的车辆进行免费升级或提供等额的经济补偿。

中消协认为,作为当前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应摒弃“重营销、轻履约”的短视行为,强化合规销售和售后保障,建立消费者的长期信任。

在销售协议等条款中应清晰标注车辆配置、交付时间、退款条件等;明示各类补贴政策适用范围、申请流程及截止时间,不隐瞒限制条件。加大对价格变动和车型更新等营销环节的信息披露,平衡好企业自主经营与消费者体验之间的关系,切实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 第78届戛纳电影节开幕,罗伯特·德尼罗领取终身成就奖
  • 从近200件文物文献里,回望光华大学建校百年
  • 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李永盛逝世
  • 金融科技公司 Chime 计划首次公开募股
  • 比肩始祖鸟的挪威户外品牌“老人头”Norrøna二闯中国
  • 总导演揭秘十五运会闭幕式:赴一场星辰大海之约
  • 72小时暴涨40%,以太坊发生了什么?
  • 一季度健康险“开门红”, 今年能否突破万亿门槛?
  • 地方新闻精选 | 北京冰雹过后已受理各险种报案近3万件 杭州足球人才可评“高层次人才”
  • 关税冲击还在持续,沃尔玛官宣涨价进入“倒计时”
  • 【评论】为时已晚!特朗普关税导致大家争相卖出美国
  • 上市与融资风再起,中国保险科技的下半场开始了?
  • AMD宣布60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 股价应声大涨8%
  • 稀土龙头ESG报告公布,北方稀土排放最高、增幅最大 | ESG信披洞察
  • 滥用职权造成巨额经济损失,国家体育总局原局长苟仲文将在盐城受审
  • SK-II请五月天代言是想抓住8090后吗?
  • 八年四换券商!双英集团冲北交所:销量数据信披不一,大量应收账款处于信用期外
  • 俄罗斯代表团准备继续与乌克兰会谈